足生兩趾,善跑而不能飛的大鳥,棲息於沙漠或灌木林地帶。
聖經時代,南地沙漠和北部敘利亞都是鴕鳥出沒之地,但今日已經絕種。希伯來文稱鴕鳥為「沙漠之女」,是現存最大的鳥類,平均身高10呎,重達175磅,某些雄鳥可達300磅,雌鳥略小。其腿長而有力,奔馳如飛,每小時可達40哩之速。
鴕鳥無所不吃,青草、野果、鼠、雀、蛇、蛙、蜥等都是牠的食物,更常吞卵石助其嗉囊磨礪食物。駝鳥也有人捕獵,但鴕卵的需求更大。鴕卵殼稍經加工可作器皿,研碎又可作項珠原料,所以是地中海一帶的通行商品。鴕鳥在沙漠地挖淺坑產卵,夜間孵卵1次,可孵25枚,日間則僅以沙輕覆之,所以時有暴露在外的鴕卵。孵卵主要由雄性鴕鳥負責,雌性鴕鳥只偶於寒夜協助孵卵。卵殼極厚且堅,胚胎可免受熱沙之灼。
鴕鳥有時也用作馱物或拉車。古代對鴕羽的需求甚巨,多用來作宮廷的儀扇。開羅國家博物館藏有埃及法老圖坦卡門(主前十四世紀埃及第十八代法老)一把牙柄鳥羽雲扇,該扇於1977至78年曾在美國數大城市巡迴展出。雄鳥翼羽和尾羽為白色,雌鳥則棕灰色。被追獵的鴕鳥於走投無路時,會埋首沙中,因此鴕鳥向以愚蠢著稱。不過,在開闊的原野,鴕鳥卻很靈敏,遇險則疾馳而去,使獵者望塵莫及。鴕鳥常常只為自己躲逃而棄幼雛與鴕卵於不顧,這同鷓鴣之以雛為重,正成對照。
聖經提及鴕鳥之處多含貶意,例如:猶太律法以鴕鳥為不潔之物(利十一16;申十四15);以鴕鳥象徵荒僻之地(伯三十29;賽十三21,三十四13,四十三20;耶五十39);彌迦書一章8節以鴕鳥的鳴叫與「野狗」的呼號相提並論;聖經作者也譏誚鴕鳥對幼雛漫不經心(伯三十九13-18;哀四3)。
鴕鳥的習性是一雄多雌的,今南非設有鴕鳥飼養場作馴化之實驗,但迄無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