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食肉鳥。頭大,雙目生於正前方,極大,作直視狀;翼羽及尾羽濃密細軟,飛行時悄然無聲。鴞梟大小與鴿同,但通體羽毛濃密蓬鬆,故體型看似較大。鴞梟至今於中東、埃及、以色列仍見不少,多棲息於廢墟、古廟、金字塔、約但河夾岸巖洞等人跡罕至之處,人們多以其為不祥之鳥。
鴞梟目能夜視,於晚上可輕易的攫捕鼠類及其他小動物為食,但晝間其炯炯雙目在陽光下卻盲無所見。
鴞梟的食管頗有伸縮性,因此能整吞獵物,不多時又能將毛骨等不易消化之物「反芻」出來吐掉。其喙短,彎曲成鉤狀,極銳利。
鴞梟可生10卵,雌雄親鳥共哺幼雛。鴞梟於某處營巢繁殖後,則成鳥幼鳥俱長留不去。據考巴勒斯坦有鴞梟凡8種,5種為常見,3種罕見。欽定本以「鴞梟」來翻譯4個不同的希伯來詞,很難區分;欽定本另有譯作「鴞梟」的一詞,實應譯作「鴕鳥」。儘管聖經中提及的鴞梟難以分其種屬,但都為食肉猛禽,故全被希伯來律法列為不潔之物(利十一17;申十四16)。
另參:「鳥(鴕鳥、倉鴞/大白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紅角鴞)」。
BB07禿鵰 / 埃及小鷲
也稱「禿鵰」或「王雞」。體羽白,頸羽黃,頭禿裸。常啄食其他大鷲遺留的殘屍骨頭。飛翔緩慢、平穩,鳴聲低沈嘶啞。體長僅24吋,是聖地所見食屍猛禽中最小的一種。舊約列為不潔的「禿鵰」(利十一18;申十四17)必即此鳥。
另參:「鳥(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