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Editor
By
5 Min Read
Screenshot

據現代動物分類法,蝙蝠屬於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全身披毛,以乳汁哺育幼兒。凡岩洞、樹縫、古屋、牆隙都可能是蝙蝠的棲息之所,有時也能徑居樹上。按聖經的分類法,以其為空中生物。寒帶或亞寒帶的蝙蝠有冬眠或按季節遷徙的習性。其棲姿一般為倒掛;飛翔時頗似在空中游泳,因其四肢並劃帶動翼膜振動如游水狀。

蝙蝠的第一趾不連於他趾,且具鉤形爪,可用作倒掛的工具;後肢五趾皆直向;其胸肌發達以適應飛翔之需要;飛翔靠聲波反射定向,因此聽覺特別發達。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能在飛行中捕食飛蟲;也有昆蟲、水果兼食者。另有蝙蝠為植食性,往往整群活動,常見於四季有水果的熱帶地區,聖地也偶有所見。植食性蝙蝠較蟲食性蝙蝠體大,兩翼張開寬約5呎。第三類蝙蝠是花食性的,以花粉和花露為食,其頭尖長、舌長、體小,這類蝙蝠僅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另有3種吸血蝙蝠,都是在其他動物身上吸血為食,因而得名,並不在聖地出現。此外尚有捕食鳥類、蜥蜴、蛙類的肉食性蝙蝠,以及盤桓於水面以魚為食的食魚蝠。

聖地的蝙蝠有8種,其中小褐蝠廣佈世界各地,蟲食性,大概是哺乳動物中分佈最廣的一種。該類多穴居,繁殖力極強,結成以雌性為中心的小群體。一個群體中蝙蝠之數常以萬計。另有兩種鼠尾蝠也常見於聖地,尾極長,幾等於頭長與身長之

和;食昆蟲,群居,石窟、岩縫、枯井、古墓、棄屋、遺宮全是其棲息之所。另一種稱凹面蝠,蟲食性,群居,常以6至20隻為一小群體。

聖地所見的蝙蝠大者如田鼠,展翼可達20吋闊;小者如小家鼠。猶太人以蝙蝠為不潔之物(利十一19;申十四18),且視為災禍的象徵(賽二20、21)。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