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希律堡‏

筆者曾於1986年前赴以色列聖地研究學院,後改名為「耶路撒冷大學學院」,深造聖經歷史地理背杲、第一和第二聖殿時期的歷史研究,以及參予亭拿 (Timnah) 之考古發掘,之後多次舉行聖地講座及聖經文物展覽會,每次都超過千人參加,因此吸收了註香港以色列領使前來參加

歷史和聖經中的大希律

聖經中被稱為「希律王」的,共有五位,當然最著名的、權力最大的,就是「大希律」。大希律生於主前約73年,於主前40至4年作猶太人的王。他父親安提帕特(Antipater)是以土買後裔的猶太人。 羅馬征服猶太地之後,主前47年,安提帕特被該撒猶流,即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委任他作猶太的總督。安提帕特繼而委任他兒子希律為加利利的軍事提督。由於希律在加利利之壓制土匪的活動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因此深得敘利亞的羅馬總督的欣賞,以致將他封為基利敘利亞(Coele-Syria)的軍事提督。 後來,希律更在該撒猶流被行刺以及其後所引起的內戰之後,受到安東尼賞識,因此,羅馬元老院在安東尼和奧大維(Octavian)的建議下賜予希律「猶太人的王」的銜頭。他統治猶太全地共33年之久。 雖然,希律的王國的地位一路都得到羅馬帝國統治者的支持和認可,但卻一路受到哈斯摩尼家族的威脅。他們不滿哈斯摩尼人的王位由一個他們視為暴發戶的人所取代。雖然希律娶了前任大祭司許爾堪二世(Hyrcanus II)的孫女馬利安尼(Mariamne)為妻而成為哈斯摩尼家族的一員;可是,希律的疑心仍然導致他將這家族尚存的領袖一個一個的剷除。 從少年時代開始,希律就看出了和羅馬最高統治者達成協議的好處,這種態度長久以來都被視為對猶太人的背叛,而最後立希律為王的就是羅馬人。在他的生涯中,他都努力在羅馬人和他猶太子民的需求間取得協調。 為了羅馬的利益,希律平定了他屬下東北邊疆的領土,而亞古士督就將這些領土歸入了他的王國。希律藉大規模的建築計畫,促進亞古士督的文化政策;而他重建了撒瑪利亞城,又根據亞古士督的名字,將城改名為西巴斯替(Sebasta) ,而希臘名 Sebastos 就是相等於拉丁文的 Augustus。希律又在地中海岸建造了一個人工港口,定名為該撒利亞,也是為了紀念亞古士督這位羅馬君王。另外,在耶路撒冷的西牆,他為自己建築了一所王宮,又將聖殿西北面的安東尼亞堡重建。這個安東尼亞堡(Antonia fortress),就是因安東尼而命名的。在他的建築計畫中,最宏偉的,就是重建耶路撒冷聖殿的計畫。希律王期望藉建造聖殿,可以贏取猶太人的喜歡,但始終未如所願。 希律有多個妻子,家庭中常有紛爭,妻妾的磨擦,加上兒子之間互相衝突,令他非常煩惱。由他妻子馬利安尼所生的兩個兒子,亞歷山大和亞里多布,在羅馬成長,而且被指定為他的繼承人。因他們的母親的緣故,他們有哈斯摩尼人的血統,因而為猶太人所接納。可是,他們這有特權的地位挑起了其餘同父異母兄弟的嫉妒,尤其是希律的長子安提帕特,更定意要毒害父親的思想,使希律與他們對敵。最後,於主前7年,亞歷山大與亞里多布給發現意圖背叛他們的父親而被處死。然而,安提帕特並沒有因他們的死而得到甚麼好處,因為三年之後,他也成為了希律疑心的犧牲品,於主前4年,在希律本人死亡之前數天被處決。所以史書有「當希律王的豬比當他的兒子更好」的說法。除此以外,他還以無中生有的「通姦罪」為理由,處死了自己的妻子馬利安尼。 馬太福音第二章的記載,博士拜訪聖嬰耶穌和伯利恆的嬰孩被屠殺的記載,充分表明了希律多疑的本性。 希律在遺囑裏,把他的王國分贈給三個兒子。根據馬太福音二章22節,猶大和撒瑪利亞歸亞基老。根據路加福音三章1節,加利利和比利亞歸安提帕,而東北部的領土則歸腓力。這些遺贈都得到亞古士督的批准。 (作者乃以斯拉培訓網絡總幹事 蔡春曦博士)

一個已畫上句号的展覽

在新約聖經人物中,除了耶穌基督、保羅、彼得、約翰等,還有那些人物的生平是我們很想認識的呢? 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由去年二月12日至今年一月4日,舉行了一個特別的展覽會,名為:「大希律王的最後旅程」,剛剛結束不久。這次的展覽會吸引了不少訪客,甚至有某些聖經學者及考古學家,更專程遠道而來,就是為了觀賞這展覽會中的出土文物。 聖經所記載的大希律王(前73年-前4年)亦被稱為希律大帝,是羅馬帝國在猶太行省的代理王。大希律王以殘暴而聞名,新生王耶穌,亦差點兒遭他的毒手。那麼,為何這個展覽會竟可吸引這麼多人前來參觀呢? 這個展覽會舉行是為了要記念兩個人物:大希律王及尋得大希律王的墓塚的考古學家艾胡德.內澤(Prof. Ehud Netzer) 教授。展覽會所展出的文物共有200多件。 據以色列博物館報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以大希律王為中心的專門展覽會!大希律王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建築家和在猶太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從希律堡的希律的宮殿、耶利哥和其他遺址的大型重建和新發現的出土文物,都被帶到了博物館,成為展出的一部份,其中多件文物更是向公眾展出的第一次呢!這些文物揭示了希律王的統治(公元前37-4 )的政治、建築和美學影響力的新亮光。 展覽包括了大希律王的房間和大廳的一些驚人的重建,包括樹立在希律堡宮殿的皇家劇院的整個頂蓋。希律王建造了這座劇院,以舉辦他私人和王室客人之表演。重建後的房間都裝飾有虛幻的壁畫和再現的戰爭場面,以及數以千計的彩石片重構裝飾的牆壁,這些都是在博物館的實驗室全部預先完成的。 雖然有相當多的展品在是次展覽會展出,但毫無疑問,這次展覽會的亮點是基於希律堡之大希律王的陵墓被發現。這項發現是由希伯來大學的已故艾胡德.內澤教授40年的努力搜索。內澤教授一生致力於大希律皇陵之尋索,並至終於2010年摔死在他所發現的希律堡。因此,這次展覽亦是為記念他一生為聖經考古學所付出而召開的。 在這個展覽會未結束之前,筆者曾於去年聖誕節有機會參觀,排隊進場的有幾十個各種年齡的人,為了服務所有愛好歷史的訪客,以色列博物館提供清楚的展品詮釋、極具豐富的多媒體,以及有組織的指導系統,筆者特將展覽會中的出土文物及大希律王的一生,撰寫成五篇專文及製成五輯短片,以饗未能到場參觀的信徒。本週先推出的是「尋索大希律(1):一個已畫上句號的展覽」。在短片中除有講解之外,後半是現場實錄及展出之文物之圖片所編輯成的幻燈,已錯過這個展覽會的人,不容再錯過觀看這些照片! (作者乃以斯拉培訓網絡總幹事 蔡春曦博士)

聖經考古

特別是過去一百年來,許多聖經學者及考古學家著書立說,表明近東獲得的考古發現能夠告訴我們一些有關《聖經》的信息。有些人使用考古學來證明《聖經》的真實性,有些人則認為考古學不如其他研究遠古記錄的方式重要。近年來,成千上萬的人湧向聖地參觀神聖的遺址,想要「走在耶穌曾經走過的地方」。古代以色列人或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人是怎樣生活的?我們能夠學到多少有關亞伯拉罕或所羅門時代的知識?在過去40年中所獲得的考古發現,已經提供了一幅比早期豐富得多的圖畫,特別是關於耶穌時代的資料。 本文庫除了登載一些與聖經考古學有關的專文外,會將一些被挖掘出土的新、舊約之各種物品、過去人們對某些考古發現的解釋以及現今不同的理解方式,還有許多的考古成就,一一陳述。 本文庫的內容有分非會員及會員兩種。非會員能免費看到初讀聖經者的一般性的難題,或某些難題的基本答案,會員除可以閱覽非會員所看到的內容以外,更可以閱讀所有難題的,以及深入討論的部份。會員以註冊電郵及密碼登入,即可閱覽所有部份。會員必須繳交年費,基本上是每年加幣30元,但除使用「百科網」外,亦可進入「博學城」。 參考書目 考古學 戈登‧柴爾德著,安志敏、安家璦合譯,《考古學導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 陳淳著,《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Bahn, Paul G. The Story of Archaeology. London : Phoenix Illustrated Orion Publishing…

新約四卷福音書的比較表

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耶穌的身份彌賽亞上帝的僕人人子上帝的兒子對象猶太人外邦人的知識份子或羅馬的外邦人及羅馬的猶太人提阿非羅以及羅馬的外邦人或一般的外邦人以弗所附近的信徒及非信徒或普世信徒主題耶穌是彌賽亞,祂應驗了舊約預言耶穌是言和行是相輔相成耶穌是完全的神亦是完全的人信耶穌是救恩必須的條件特色與重點耶穌的講道和教訓(有關天國)耶穌的神蹟和行事耶穌的人性事蹟耶穌教導的原則寫作年期(推算)主後80-100年主後44-50年代主後50年代晚期或60年代早期主後90年代寫作地點(推算)敘利亞的安提阿或巴勒斯坦羅馬羅馬或希臘或該撒利亞或亞歷山太以弗所

新約約翰福音的歷史性與四卷福音書描繪耶穌比較

《約翰福音》的作者是要讓其讀者相耶穌是彌賽亞(基督),又是神的兒子,並由此引領他們經歷永生(約20:30-31)。如果他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求讀者把書中內容(最少是全書骨幹)視為歷史。若他純粹寫作一個虛擬的故事而沒有歷史事實為憑證的話,他就完全不能客觀地證實「耶穌是彌賽亞」這項信息(參 C. F. D. Moule, The Phenomenon of the NT, 1967年,頁100-14)。 那些學者提出對《約》之歷史性的質詢,絕對不是如他們常說的那麼嚴重。事實上,學術界有一個新趨勢,傾向承認《約翰福音》記載了有關耶穌的重要歷史傳說,若要充分了解耶穌的生平,單看符類福音是不足夠的。(參 T. W. Manson, BJRL, 30, 1947年,頁312-29; A. M. Hunter, According…

新約符類福音與約翰福音的差異不足以影響福音書

曾經學者認為符類福音容不下耶穌在耶路撒冷的傳道工作(除了在受難的記述以外),現今大部分都摒棄這個看法。因為某些學者嘗試提供相當具說服力的手法,。把符類福音和《約翰福音》的敘述合併,以致兩者互相補充,互為說明(E. Stauffer, Jesus and His Story, 1960年)。 這樣的手法是合理地運用,皆因兩者描繪了耶穌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點的活動。當然,從來沒有一卷福音書曾聲稱要提供一個全然順時間次序的敘述,各卷都有其主題和重點,若要仔細地重繪事件的先後次序是不可能的。 此外,不難發現福音書之間的事例,似乎在史實上有矛盾的地方,包括一些學者認為約翰是有意把符類福音所提供的資料加以矯正的事例。其中一些例子是: 有關這課題的詳情,請參 N. Geldenhuys,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Luke, 1950年,頁649-70。我們承認一些真正的困難是存在並有待解答,但也不用誇大這些困難的程度。無論如何,福音書的要義和重要主題並不受這些差異所影響。

新約約翰福音的作者在寫作期間是否認識符類福音

一般學者所接納的看法是:約翰認識符類福音,或至少認識《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而他的寫作是為要矯正、補充或取替它們。直至大約1950年代,這看法受到激烈的批評,那些批評者包括加德納史密斯(P. Gardner-Smith, St. John and the Synoptic Gospels, 1938年);諾亞克(B. Noack, Zur Johanneischen Tradition, 1954年)及杜德(C. H. Dodd, Historical Tradition in the Fourth Gospel,…

新約約翰福音的思想背景可能受到不同的異教或主義所影響

《約翰福音》跟希耳米文學(Corpus Hermeticum)或希臘神秘宗教的作品在思想上有令人感興趣的相似點,顯示這第四卷福音書不單是猶太人所明白的,也是異教徒所能明白的,然而二者之間不太可能在思想上有密切的關係。(參 G. D. Kilpatrick 在 F. L. Cross 所編的Studies in the Fourth Gospel, 1957年)。至於其他具影響力的思想背景,詳情請參考杜德的作品(C. H. Dod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新約約翰福音具有猶太教的色彩和背景

曾經有一段時期,不少學者認為《約翰福音》充滿著希臘色彩的思想和宗教內容。現今,學者們卻重新發現這卷福音書具有猶太背景。 在符類福音和《約翰福音》(M. Black, An Aramaic Approach to the Gospels and Act, 1967年)的背後,很多證據都顯示有亞蘭文的傳統資料。《約》常以不用連接詞的排比和平行手法來表達思想,這些都是閃族(Semitic)著作的特色。種種跡象都顯示《約》的語言背景是亞蘭文(可能耶穌語錄的亞蘭文底本存在),卻不是指這卷福音書是用亞蘭文寫成的。 這意味《約》的思想可能是猶太化的,儘管當中的引句比較上不多,大部分的重要概念卻仍是取自舊約聖經的(例如:道、生命、光、牧人、聖靈、糧、葡萄樹、愛、見證),而全書是把耶穌描述為對舊約的應驗。 不論是積極或消極方面,耶穌和祂的使徒無疑受到當代舊約學者的影響(參 約5:39, 7:42),他們對舊約的見解也會影響了使徒約翰(apostle John;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一般被認為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約13:23,19:26, 20:2等等〕),所以《約翰福音》跟拉比的正統猶太教(rabbinic Judaism)有相似之處是容易接納的。 昆蘭(Qumran)的猶太教派的文稿,的確可以對明白《約》的背景有幫助,但是它們對於新約聖經之理解的重要性常常給誇大。每當學者們提到光明和黑暗的二元論(dualism),以及對彌賽亞的盼望的時候,通常都會引用昆蘭的文文稿;但這些概念都是根源於舊約,而我們是否必須假設《約》直接受到昆蘭的影響,是很值得懷疑的。(參 F.…

- Advertisement -
Ad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