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一章如何能與「神導進化論」和諧一致?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小心地爲我們所使用的名詞下一定義,因爲在不同人 的使用下,「進化」這名詞有不同的含意。我們必須識別「進化」作爲一門哲學, 抑或是作爲一種描述性機制(descriptive mechanism) 。設若「進化」作爲描述性 機制,那麽這名詞就是描寫在地質歷史過程中,物質由較原始的階段演進至較「高 等」或複雜階段的這個過程。而且,我們也要正確界定「神導」進化論的意義。 這樣,我們才可以在較有利的位置下,處理「神導進化論」與創世記第一章的關 係。 「進化」作爲一門哲學 「進化」作爲一門哲學,是企圖解釋物質宇宙(特別是生物界)乃以自我引導的 方式,從原始狀態的物質發展而來。這些原始狀態的物質是什麽,我們不得而知, 但它們可被視爲永恒地存在,而沒有一個開端。根據哲學性的「進化」,在物質 發展的過程中,排除一位有位格的神( personal God )來指引或干預,甚至對是 否有非人格化的至高權力(impersonal Higher Power…

神用六日便創造了天地?根據聖經創世記第一章所記,神用六日的時間創造天地 萬物,但科學家相信地球已有數萬萬年的歷史,應該怎樣解釋?

1. 神既是全能的,當然可以在六日之內創造萬物,並且其六日造成的萬物, 仍可以一如需要若干億萬年才成功的那樣。例如:現今用高度機械只要幾 個月便可以 建成的大建築物,若由古代全憑人工建造的人去觀察,則可能 認爲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又如:一個大學生,可能一小時內便把一個幼 稚園生要一星期才能做完的算術題做完,而且其正確程度不减。 2. 很多解經家都同意,我們現今所生活的地球,不是神最初創造的地球,而 是經過神的審判後再造的地球。這樣,從最初的創造到複造,其間經過若 干年代,是無法估計的;這已足够包括科學家所認爲的若干億年在內了。 這種見解幷非沒有聖經根據的,因:創世記1:2 節的「是」字,可以譯作「變 成」(became) (參創3:7、19:26)。這樣,那變成空虛混沌的世界,必然不 是最初創造的地球,乃是變成敗壞後的情形,而現今的世界則是從那敗壞 了的世 界重造的。 3. 按神的本性而論,「神就是光」,神最先要有的是光(創…

創世記第一章與第二章所用的神的名字,是否顯出這兩章聖經出自不同的作者?

誠然,創世記第 1 章的全部31 節經文中,作者只用「伊羅興」(Elohim )來稱呼 神;但到了第二章,卻用了神自己的名字——「耶和華」。無論如何,神名字的 相異,不足以證明這兩章聖經出自不同的作者。法國醫生雅思突( Jean Astruc ) 在1753年首次提出這項理論,他認爲創世記第1 章乃取自某些早期的文獻來源, 而作者只知道神名叫「伊羅興」;但創世記第 2 章卻取自另一些來源,作者稱神 爲「耶和華」。德國來比錫的艾思漢(J.G. Eichhorn )根據出埃及記 6:3,將雅思 突的理論推演至包括整卷創世記。艾思漢解釋出埃及記…

神創造天地萬物,神又是誰造的?(創1:1~2:1)

神的存在和來源,本是一個奧秘的問題,原非我們人類有限的智慧所能蠡測和 瞭解的(傳 3:11 )。譬如說,像時間的起頭或末了,以及廣闊無垠的空間界限, 這都不是我們人的頭腦所能想像的。聖經上說:「深哉!…神的蹤迹何其難 尋!」(羅 11:33)「你考察,就能測透神 麽?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麽?他的智 慧高於天,你還能作什麽?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什麽?」「神爲大,我們不能 全知,他的年數不能測度。」(伯11:7-8 ;36:26;參 37:23)由此可見,神是何 等的奇妙偉大,有限的人實在無法瞭解無限的神,但並不能因此否認神的存 在。因爲神曾經藉著聖經已將這奧秘的事,一一 啟示出來(摩3:7),能使我們 有所認識和相信。如下: 1. 「我是自有永有的。」(出 3:14 )「惟耶和華是真神,是活神,是永遠的…

聖經難題

閱讀聖經的人,常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發出問題。這裡所搜集並解答的問題,雖然只不過是聖經許多有意義之問題的一小部份;但可以說它已經約略地包括了好些人們常常問到的問題了。本文庫大致上是按聖經各卷之先後而編排問題的次序,在目錄之下,附主要經文,使讀者便於查閱。這裡所提供的的答案,不一定能使發問者滿意,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們會找到更佳的答案,但這些答案最少能使發問者踏上解答之途。這裡解答難題的取向,不是僅想在聖經的知識方面提供一些較完滿的理論,更是希望能幫助使用者,對所領受的真道,「篤信不疑」,並且更有力量地把它實用在生活中。 本文庫內容由本會或特約同工編寫,亦有轉載或節錄的,主要參考書目皆列出如下,凡轉載或節錄的文章,皆清楚列明出處,亦藉此機會推介這些書籍,使讀經者如遇上其他聖經難,可從這些著作得到答案。本會在網頁中使用的文字、圖片、音訊、視頻資料等,大部份是自拍、自寫、自製、編寫、編譯的,其他亦有購買的,或申請版權而允淮使用的,如有其他因多方訪尋版權持有者而未能成功,或因同工錯漏而未申請允准使用者,唯望有關人仕或機構與本會聯絡及指點。 本文庫的內容有分非會員及會員兩種。非會員能免費看到初讀聖經者的一般性的難題,或某些難題的基本答案,會員除可以閱覽非會員所看到的內容以外,更可以閱讀所有難題的,以及深入討論的部份。會員以註冊電郵及密碼登入,即可閱覽所有部份。會員必須繳交年費,基本上是每年加幣30元,但除使用「百科網」外,亦可進入「博學城」。 參考及節錄書目 陳終道著,《聖經問題解答》(香港:天道書樓,1965) 卜魯斯著,古樂人譯《基督教難題彙編》(香港:種籽出版社,1993) 蘇佐揚著,《新約聖經難題》(香港:基督教天人社,1994) 李道生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下》(香港:浸會出版社,1985) 華德凱瑟著,梁潔瓊譯,《聖經難解之言-舊約篇》(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 華德凱瑟著,許言、董挽華譯《聖經難解之言-舊約續篇》(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5) 戴維茲著,徐成德譯《聖經難解之言-新約篇》(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6) 布魯斯著,曾念粵譯《聖經難解之言-耶穌篇》(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6) 柏饒齊著,蘇心美譯《聖經難解之言-保羅篇》(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6) 馬有藻著,《解開發光的話-舊約困語詮釋》(臺北:天恩出版社,2003) 馬有藻著,《分解真理的道-新約困語詮釋》(臺北:天恩出版社,2002) 麥道衛著,《麥道衛解答你的問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Pettingill, William L. Bible Questions…

辯道學的積極任務是甚麼?

辯道學的任務,非僅在消極的攻擊敵人,而又貴在積極的爲道竭力爭辯(猶3),闡揚聖道之奥秘。茲特畧擧五義,用期互相策勉。 第一、辯道學的任務乃較宣揚福音爲廣泛,不是僅對個人傳道,不是僅救個人的靈魂,而乃要造成傳揚福音的有利環境,預備栽植福音種子的心田,要對世俗的哲學、史學、各種社會科學進攻,展開「總體戰」。敎會對於以上各種學科,漠不關心,以是學術文化,遂被不信的非基督敎的學者所掌握壟斷。現在的學校、書局,都爲他們佔領,我們幾無立足之地。「辭源」裏的名詞;充滿了儒釋道各敎的思想?沒有基督敎的氣味。這乃是我們放棄責任,不注重學術文化,以致造成當前幾如「四面楚歌」的慘狀。這是我們急應挽救的頹勢。 第二,欲謀挽救此頹勢,我們須再掀起一次改教運動,從事全面性的文化的總體戰。我們不但要從一.個敎皇解放,並且要向無數的文化學術界的「敎皇」發動攻勢,收復神的國土 ,祈求神國降臨,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六10)。這種戰爭,不可僅恃陳腔濫調,口號標語,而須吾人好學深思,流汗流淚,要使人類文化根本改造,化於聖道。 第三,世人鑒於現代科學文化之發展進步,以爲人類已屆「成年」時期,可以獨立,無需 上帝,此種錯覺,現正支配人心,人云亦云,習非成是。其實現代人在道德上靈性上,非但並未「成年」,而且更是墮落,更需福音,更需上帝。巴黎法蘭西學院人類學敎授史德樂氏(Claude Levi Strauss)提倡「結構論」(Structuralism) ,反對進化論,認爲現代人雖於科工方面,有驚人進步,但在心靈上,較原始野蠻人絕無可以誇耀之處。進化論乃是一種無稽的空談。人類一切努力,一切制度,祇能改頭換面,人類一切聰明智慧,卻無從解脫其心靈中「神秘之律」的捆綁,以是絕對無法改善其命運。現在的「新神學家」提倡「革命神學」,要想改造敎會,乃是捨本遂末,不但不能改造,反而變本加厲,因爲他們乃是把車放在馬前,勢將南轅北轍,大開倒車。他們要想改換淸水,卻把小孩和浴水一同傾倒;他們要想救人,卻把救生圏拋去,把救生船鑿破,結果同歸沉淪。我們際此時會,「人溺己溺」,安能坐視。 第四,我們應徹底反省,我們不可故步自封,抱殘守缺,亦不能僅靠「老生常談」,來應付世界。我們要困心衡慮,好學深思,積極地、有計劃地向世俗學者、傳統文化,以及外蒙羊皮的時代假先知大膽地挑戰,根本振撼他們的根基,使他們無立足之地。我們還要痛定思痛,徹底反省,基督福音之不能興旺,不是僅僅因爲世人之不信,與深閉固拒;而也在一般信徒之冷淡漠視,淺嘗即止,不求深造,輭弱無能。我們當有眞誠無偽之信心,始終不渝的心志,以及堅苦奮鬭的勇氣,好學深思的精神。我們有了信心,還要加上知識(彼後一 5);我們要盡心愛主,也要盡意(Mind思想、理智)愛主,這才能負起艱鉅的使命,緊急的任務,爭取文化學術的領導權,從無數文化學術「敎皇」的淫威下釋放出來,展開新的改敎運動。 第五,爲求貫澈上述的宗旨,我們須建立高級聖道研究院,培養辯道學者,大量出版辯道叢書。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我們所以見證無力,在文化學術界敗北潰退,乃因我們缺乏深通異敎文化哲學的知彼知己、好學深思、辯才無礙的長才。斐利夏夫博士說:『要想衞護聖道,要與異敎抗衡,非有好學深思,大有才學的宣敎士 ,不足應付。』但是這種人才之訓練培養,不能僅賴普通的神學院或宣道機構。一般神學院的敎授或學生,平常都忙於敎讀、宣敎士和牧師,更忙於應付日常問題,甚難得暇作專門深入的研究寫作工作,爲求培養和鼓勵這種甘願放棄一切、專門作深入研究寫作的人才,則高級聖道研究院之設立,實爲當務之急。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基要篇》)

辯道學的消極任務是甚麼?

辯道學的消極任務概有兩類,一爲攻擊人學, 二爲破除成見,茲分論之。 (1)攻擊「人學」──人有兩大缺陷:一是有限的,二是有罪的,故需「啟示」,以補其有 限的知識;又需「重生」,以救其脫離罪惡。人類以罪惡的侵犯,不但所知有限,而且理性已 失常態。犯罪心理學家說,所謂「天才」,都爲「瘋子」,神經失常之人。祇有「重生」之人,始能有正確了悟,有正常理性。著名心理學家榮卡氏(Carl Jung)也承認祇有宗敎信仰,能醫治神經。 所以辯道學之消極任務,首當攻擊以「人學」爲中心的思想與哲學。「生也有涯,知也無 涯」,人若憑其有限的知識,窮宇宙人生之奧秘,那是永不可能之事;祇有藉着上帝及祂的啟示,方能了悟。人若重生,認識上帝,接受神的啟示,則人的理智,始能得到正常的發展。所以,人文主義乃有其致命的弱點,因爲它乃以「人爲萬事的尺度」。人太渺小,尙不及滄海之一栗,絕不能作思想的起點,眞理的標準(註八)。正確的認識論,當以『敬畏上帝』,作『知識的開端』(箴一7) ,相信主耶穌基督是眞理(約十四6),因爲『上帝的奧秘,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裏面藏着』(西二 2 -3)。非基督敎的認識論,乃似井蛙窺天,羣盲摸象,一知半解,未窺其全,以是往往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但卻愚好自用,以「一家之言」,唯我獨尊,於是「入主出奴」,互相攻擊。世界不能和平,乃因「人學」彼此衝突的結果。現代人以科學進步而自傲,以自然主義攻擊基督敎的超自然主義,譏爲落伍,不合科學。敎會領袖,一聽「科學」,便覺氣餒,自慚形穢,噤若寒蟬。其實這種崇拜科學的觀念,照世界著名的科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名譽董事長濮羲老博士 (Dr. Vaunerva Bush)說,這乃是十八世紀迷信「自然律」(Law of Nature)的遺物和餘毒。其實科學的證明,不能保證絕對正確。科學不但不是絕對眞理,而且還日趨悖謬,遠離宇宙眞正的本性,陷入一種機械主義,両不能自拔。故氏忠告科學家,必須謙卑,承認科學不是萬能,單憑自然律作浮表的觀察推算,絕不能窺测宇宙的奥秘,故須憑信心,仰賴神的啟示。昔瑞典植物學權威林諾斯氏(Karl Von Linnaeus)著述宏富,望重仕林,曾任理科大學校長,兼烏布薩拉大學校長,某日散步,看見一花,鮮艷奪目,便讚美上帝創造宇宙萬物之奇妙、偉大,承認絕非科學所能解釋,遂立刻跪下,感謝造物恩主。我們應當根據著名科學家的見證,積極開導那些迷信科學的人,使他們從人文的自然主義的窠臼中釋放出來(註十一)。 辯道學家沉睡得太久了 ,我們旣蒙救贖,從黑暗皈向光明,從捆綁進入自由,便應當大聲疾呼,喚醒世人之迷夢,從滅亡的道路轉回來,勿再「坐井觀天」,而應接受一個更合理的觀點,以全智全能的上帝作中心,作立場,在主耶穌基督裏,持守眞道,認識眞理,得到眞正思想的自由(約八32-36);並且重振辯道學,向「人學」進攻,攻破魔鬼堅固的營壘,掃除救世福音的障礙。…

辯道學的基本任務是甚麼?

辯道端賴聖靈的大能,若無聖靈動工,則空談救恩,等於對牛彈琴;若非先由聖靈感化人心,使人重生,則人必心地剛硬,抗拒聖靈(徒七 51);不能領受上帝聖靈之事(林前二14),對福音眞理,必漠然無動於中。其次,辯道學不能離開聖經神學, 二者必須互相一致;但聖經神學亦需辯道學,始能「明體達用」,相得益彰,使人易於了悟,樂於信服。信固不在乎人的智慧,祇在乎上帝的大能(林前二 5)。但聖靈的工作,仍須藉外證,上帝亦需要人,作祂的同工(林前三9);欲使傳道有效,必須 神人同工,使內證外證,相得益彰。沒有光,固不能照相,沒有底片,攝影亦必落空(參閱上 文第弍段第四節)。「光」如聖靈大能,「底片」乃如「心田」,須辯道學加以開墾準備。這 乃是辯道學的基本工作。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基要篇》)

教會神聖使命,如何說明「爲眞道爭辯」的重要?

一般不信的人,或信心不堅定的人,看到當前世界的現象便很悲觀的武斷說,基督敎已經落伍,成了「强弩之末」。其實若用信心的眼光來看,適得其反。經云:『沒有異象,民就滅亡!』(箴廿九18)又云:『……你們要謹愼、不要受迷惑… 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爲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廿一 8-28)世界的情勢越是險惡,越是喑淡,越是無望,義人的道路,卻是越照越明,越有希望。基督聖道的奧秘,乃在十字架;人類命運的奥秘,也在十字架。當主耶穌被釘十架,天地昏黑,受死埋葬的時候,世人以爲這乃是人間最慘烈的悲劇,孰知這乃是人類救主第三天榮耀復活的前奏!同理,當此黑暗掌權,整個世界面臨整個毁滅的前夕,卻正是神的兒女,『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的時候(參彼後三3-13)。史家湯恩培氏(Arnold Toynbee)說,人類因爲背了原罪的包袱,歷史已經證明,實無改善的希望,人類得救之道,唯有歸向基督,整個人類的歷史,乃是朝向神學──天國進展。湯氏雖非神學家,尙能有此識見,當令那些蒙着羊皮的「神學家」──假先知,自覺羞愧,退避三舍,無地自容。凡我聖徒,尤不可妄自菲薄,徒自暴棄,而應剛强壯膽(書一 9),挺身昂首(路廿一28)。上帝乃是歷史之主,祂創造天地萬物,領導人羣歷史,乃有其完備美滿的計劃,萬事互相効力,最終都要成全祂最高的旨意(註六) ──我們神的兒女,都在祂莊嚴的行列中,跟着那爲萬物所屬、爲萬物所本、我們救恩的元帥,進到祂永遠的榮耀裏去(來二10)。『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羅十三2),我們當用信心的眼,從黑暗中看到人類昭蘇的曙光、敎會復興的異象,認識我們空前的神聖的使命,爭取文化的歷史的領導權,拿着聖靈的寶劍,帶上光明的兵器,把我們的神學武裝起來,建立戰鬭的、總體的辯道學的新體系,針對魔鬼的新戰術,展開我們的新攻勢,口誅筆伐,駁斥異端邪說,掃除福音障礙,重振改敎精神,使天國福音,傳遍天下,儆醒準備,迎候救主榮耀再臨!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基要篇》)

從時代迫切的需要,如何能說明「爲眞道爭辯」的重要?

現代科學高度發展,人類愚好自用,目中無神,要向神宣吿獨立,致人類叛道文化,與聖道完全脫節,敎會幾陷孤立狀態。我們若要向這時代的叛道文化挑戰,急應從孤立的象牙塔裏出來,建造從敎會到世界的「橋梁」。主耶穌是道路,我們應當作「橋梁」。但是,無可諱言的,許多信徒以及傳道人,誤解傳福音的眞諦,以爲祇限於「宣吿」,祇要有「信心」;殊不知有了「信心」,還要加上「知識」(彼後一 5),以致鄙視學問智慧,殊不知保羅雖『不講這世上的智慧,然而在完全的人中……也講智慧……乃是從前所 隱藏上帝奧秘的智慧』(林前二5-7)。當時門徒,如彼得約翰,『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 卻有大無畏的精神,威武不屈,不但理直氣壯,能侃侃而談,而且能造成時會,鼓動風潮,被視爲『那攪亂天下的』人,當可想見當時聲威之大(參閱徒四1-21;十七1-6)。現在的敎會卻失去了當年使徒的勇氣,或則逃避現實:不問世事,講道「言之無物」,乃向空氣打拳(林前九26)。他們雖忠於所信,卻昧於實際,以致「明體」不能「達用」。另一方面,許多敎會「首領」和「學者」,卻妄想「逹用」,而沒有「明體」,以致「捨本遂末」,失去主宰, 投降世界。他們『離棄眞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1)提倡「新神學」,說現代人已能自立,無需上帝,上帝已經死了 ;(2)提倡「新福音」,說敎會皈依世界,才能把「道」傳到世界,甚至贊助共黨,提倡「革命神學」,鼓吹社會革命;(3)提倡「新道 德」,甚至審判上帝,說祂的十誡,已不合時代,公然「誨淫誨盗」,認爲這才合乎人道,近 於情理!這乃是末世的徵兆,因爲主耶穌說,那時必有假基督假先知起來(太廿四4 -5);聖靈明說,到了末世,必有這些現象(參提前四1 ,提後三1-5)。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基要篇》)

- Advertisement -
Ad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