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

我們在古代及現代的井旁,找到一些用石鑿出來的水槽,牧人用水注滿這些水槽,讓他們的牲畜喝。在一社區中,水井就是婦女們的集中地,而水槽就是他們日常洗濯衣物之處。石水槽使我們想起聖經記載有關利百加為以利以謝的駱駝打水(創24:17-20),雅各和拉結為她父親飲他的羊群,摩西為葉忒羅的羊群打水(出2:16)由於那個撒利亞婦人是在炎熱的午到敘加井旁打水,我們可以假設她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為著自己聲譽不好,故意迴避城中的其他婦女。正常的打水時間應是早上或黃昏較涼的時分,到井旁相聚是城中婦女每日的社交活動。

活水

泉通常座落於山谷中,是從飽和岩的地層中流出來的水。人不需要費甚麽氣力,泉水也會自動流出來;而且可以提供整年的水。正因泉源是免費的水源,它變成了神給人恩典的象徵。在聖經中,活水是指自由流動的水,而不是在貯水池裏面靜止的水。耶利米用活水來比喻神(耶十七13)。在以色列沒有長流不息的河水,泉源成爲當地人生存的必需品。許多在聖經中出現的城鎮都建在泉源旁。乾地上的泉源及溪流成爲拯救的徵象,其中的水是生命的標記;而神即是所有生命的源頭。活水為第一世紀的拉比提供了神恩典的象徵;因此也成爲節期人們自潔沐浴時的必要部分。若沒有足夠的猶太人組成會堂,在流水淙淙的河邊祈禱應是敬拜神最合適的地方(使第十六章)。

守望樓

「我所親愛的有葡萄園,在肥美的山岡上。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在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壓酒池。」(賽五1-2) 守望樓通常是一兩層的圓形建築物,樓下有簡單的住房。有一道螺旋形的樓梯向上通往在外房頂下的看守平台。正如在以賽亞書第五章的葡萄園之歌,以及在太二十一33;可十二1中耶穌提及的租戶的比喻,建築瞭望塔對於開設葡萄園一事是重要的一環。農夫可能在遠離村莊的山邊,擁有數個分散的葡萄園。當農夫要收割時,這就會出現問題了,因他和家人每日都需要在田間摘果,並抵擋侵佔者。守望樓在夏天尤其能幫助農夫收割葡萄時看守園子。在瞭望塔的頂部有枝葉可以遮擋烈日。

梯田

當以色列人最後安定在巴勒斯坦地時,他們已經歷了多年的游牧及漂流生活。由於他們居住在一班有多年耕種經驗的外邦人中,因此很自然他們在安定之後,就曉得耕作和畜牧。當到達迦南之後,每一戶人家都有自己的土地,而這些土地更是由一代傳至下一代的。雖然有一些農人因為家貧之故,需要把田地暫時賣給一些富農,但是神的律法是不容許這些地永久的賣給別人,每五十年這些已賣之地必歸還其原本的主人或其後代 (利廿五8-10, 23)。一個人的土地對他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就算是君王,亦沒有權利命令他的子民賣地。在列王記上廿一章中,拿伯有權拒絕將葡萄園售與亞哈王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巴勒斯坦地有部份土地,如約但河谷及耶斯列平原一帶,甚為肥美,但由於山地較谷地更多,因此以色列人就在山地上建梯田。不過農人雖然努力工作,他們仍需要全然依靠神在適當的時候降下雨水,及保護農作物免受疾病和瘟疫的破壞。

房屋

在以色列找到的古代房子很多都是來自鐵器時代時期(約主前1200-600)。以色列人的建築起初十分簡陋,後來逐漸進步。在加西利廢丘一所主前十二世紀窮人的屋子,院子旁邊只有一個房間。伯示麥有一間同一時期較大的房屋。房屋的基礎是未經琢磨的大石,院子的面積約34呎乘20呎,一邊有3個房間,大小約11呎乘10呎半。院子和其中兩個房間,鋪了未經琢磨的石頭。在晚青銅時代和中青銅時代,院子兩旁建有房間的模式,在鐵器時代也很普遍。屋子裏找到各種上等陶器,證明這家的家主頗有勢力。在這所大屋旁邊有很多小屋子,裏面找到手磨、磨器、石碗、烤爐等用具。新約時代的房屋,在屋頂上面建了閣樓,從屋外的樓梯到達。耶穌最後的逾越節晚餐,就是在這樣的閣樓中舉行(可十四12-15)。

石礦場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以賽亞書 28:16) 「這隸,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以弗所書 2:19-21) 聖地多石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得人們只需淺掘地表,即可獲見石塊露頭。石頭因產量豐,採掘容易,已成為聖地,最獲普遍使用之建築材料。其中尤以中央山脈所盛產之硬石灰石為最佳。當硬石灰石被開採出來之後,即立刻就地被鑿切成為方塊,稱之為「方塊石」。石匠有時亦將石塊切割成鴿尾狀,使每塊能齒齒相連,緊密如同鎖鏈。使徒保羅致以弗所人的書信中,所描繪的「聖殿」,是否可令我們聯想到此種堅固的鴿尾形石塊所密砌而成的城牆?

- Advertisement -
Ad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