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吮羊鳥」。候鳥的一種,羽色灰暗,腿短,形近美洲夜鷹。額扁平、眼大、羽毛鬆軟、飛行無聲等特點則類似貓頭鷹。夜鷹晝伏夜出,在飛行中掠捕昆蟲。古人見夜鷹常在羊群上空飛掠,誤以為該鳥有偷吮羊奶之好,「吮羊鳥」之名即出自此。猶太律法將該鳥歸為「不潔之物」(利十一16;申十四15)。有些學者認為該律法所指是貓頭鷹,但譯作「夜鷹」的理由較充分。
是一種小型的鷹,體長僅尺許,胸羽黑、棕、黃3色斑駁,常見於聖地村落,棲息於巖石或村莊屋頂。飛行極速,可盤桓空中如鷹。於半空遽降攫捕地上獵物,迅快異常。爪彎曲尖利,嗜食鼠類、蛙、蜥、昆蟲等。 從古埃及墓葬中發現有經防腐處理的紅隼屍,埃及人也保存獵鷹屍體。古代馴鷹隼助獵之事是很普遍的,至今依然。亞述巴尼帕碑銘的記載可見鷹獵盛行於亞述。紅隼屬肉食猛禽,故被列為不潔之物(和合本作「小鷹」,欽定本則作「鳶」;利十一14;申十四13),由此可見,考究聖經鳥名也殊不容易。 另參:「鳥(鳶)」。
鷹的一種,常盤旋空中遙覓地上獵物,形似鳶,但尾直而無剪叉,被聖經列為「不潔淨的」鳥類(申十四13)。和合本譯作「鷂鷹」(利十一14)和「鸇」(申十四13),英譯本則分別譯作「鳶」、「隼」、「鷲」等。因此,儘管鶙鵳是巴勒斯坦常見之鳥,許多人仍懷疑聖經所指是否鶙鵳。 鶙鵳像其他於高空翱翔的猛禽,視力極強,約伯記二十八章7節提到「鷹眼」,可能就是指此鳥。鶙鵳於高空追蹤獵物,久旋不怠,其飛降抓捕獵物的能力極強。在巴勒斯坦、西亞、敘利亞等處,也常見一種長脛鶙鵳,比一般品種體型較大。 另參:「鳥(隼、鳶、鷲)」。
鷹科鵰屬的大型食肉鳥。聖經翻譯往往鵰、鷲不分,給鳥種的確認造成不少麻煩。鵰的頭、頸均有羽毛,並非禿頂如鷲,但遠看很難區分。和合本譯為「鷹」的希伯來詞(直義可作「以喙裂物」解),可能是泛指一切大型食肉鳥。不過,從鳥類學角度來看,聖經多處所指者大概是一種鷲(例:何八1;太二十四28);他處也有確是指鵰的。 棲息於聖地的鵰屬猛禽是很多的,其中有海鵰及較罕見的金鵰。這類鳥翼長而有力,動作迅猛;喙強大,上喙勾曲,使之看來有高貴和兇殘之感,也是撕裂和捕殺獵物的有效工具;腳短而強勁,具銳利之鉤爪,被抓獵物幾無法掙脫。鵰只在晝間覓食。 金鵰於10分鐘之內便可飛達3、4哩之遙,因此耶利米等先知喜用鵰(和合本作「鷹」)為迅猛的象徵(參撒下一23;耶四13;四十九22,哀四19;哈一8)。摩西也用鵰的疾攻猛掠來警告以色列民,遠方強敵的攻擊將突如其來(申二十八49)。箴言的作者觀察到鷹飛長空,其高莫辨,便以此為喻,說明錢財的轉瞬失去(箴二十三4、5;參啟十二14)。 先知也於多處以鵰的兇悍和所向無敵,來比喻攻掠以色列民的眾強國。以西結即曾用鵰比喻尼布甲尼撒(結十七3)。巴比倫人和亞述人的工藝品中常有鵰的形象,更有鵰首人身的神像。尼布甲尼撒曾患短暫的精神錯亂,「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但四33)。 鵰築巢於絕壁之巔或最高的樹上,先知耶利米也曾提及這事(耶四十九16;參伯三十九27、28;俄4)。鵰一窩僅孵兩雛,3雛則偶或有之;雌鵰守巢,雌雄共負哺幼之責。鵰對幼雛極其愛護,又很盡心訓練牠們飛行。有釋經家認為出埃及記十九章4節和申命記三十二章11節,是描述鵰以翼接載學飛的幼雛。不過,這種情形在現實生活中並無觀察記錄;故有些譯本的翻譯都不直接說出鵰張翼接載幼雛。 鵰也是長壽之鳥,樊籠中的鵰可達百歲以上。詩篇作者也因鵰的長壽而說:「如鵰返老還童」(詩一○三5,和合本作「鷹」)。由於鵰具有上述種種品質,聖經作者對鵰懷有一種可畏、神祕之感(伯三十九27-30;箴三十18、19)。這些可畏的特點也見於先知的異象中,如以西結所見的鵰面活物(結一10)和使徒約翰所見的形如鵰的活物(啟四7)。 另參:「鳥(鷲)」。
Sign in to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