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科動物,體形較狗小,肉食性,尾大而多毛,幾達半體之長。聖地所產赤狐酷肖北美赤狐,較狼為小,性喜獨居,夜間出遊覓食。狐雜食性,昆蟲、鳥類、植物、水果、鼠類幾無所不食,但對腐屍爛肉卻絕少問津。尤嗜葡萄甜汁,常挖洞潛入果園,危及葡萄樹(歌二15)。狐性機敏多疑,以狡詐聞名(路十三32)。狐善跑,一小時可達30哩,也頗有耐力。狐體輕,猶太人重建聖城時,其城牆被譏為狐跳其上,也會倒塌(尼四3)。狐之視、聽、嗅三覺俱敏,有時且使人覺其幽默。聖地的中部和南部也發現有埃及狐,軀體似較一般的赤狐尤小,背部毛色赭赤,腹部色淺。敘利亞狐產於聖地北部,毛色金黃,有光澤。耶利米哀歌五章18節之「狐狸」實應作「豺」。豺非狐,群居,以殘骸腐肉為食。
據現代動物分類法,蝙蝠屬於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全身披毛,以乳汁哺育幼兒。凡岩洞、樹縫、古屋、牆隙都可能是蝙蝠的棲息之所,有時也能徑居樹上。按聖經的分類法,以其為空中生物。寒帶或亞寒帶的蝙蝠有冬眠或按季節遷徙的習性。其棲姿一般為倒掛;飛翔時頗似在空中游泳,因其四肢並劃帶動翼膜振動如游水狀。 蝙蝠的第一趾不連於他趾,且具鉤形爪,可用作倒掛的工具;後肢五趾皆直向;其胸肌發達以適應飛翔之需要;飛翔靠聲波反射定向,因此聽覺特別發達。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能在飛行中捕食飛蟲;也有昆蟲、水果兼食者。另有蝙蝠為植食性,往往整群活動,常見於四季有水果的熱帶地區,聖地也偶有所見。植食性蝙蝠較蟲食性蝙蝠體大,兩翼張開寬約5呎。第三類蝙蝠是花食性的,以花粉和花露為食,其頭尖長、舌長、體小,這類蝙蝠僅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另有3種吸血蝙蝠,都是在其他動物身上吸血為食,因而得名,並不在聖地出現。此外尚有捕食鳥類、蜥蜴、蛙類的肉食性蝙蝠,以及盤桓於水面以魚為食的食魚蝠。 聖地的蝙蝠有8種,其中小褐蝠廣佈世界各地,蟲食性,大概是哺乳動物中分佈最廣的一種。該類多穴居,繁殖力極強,結成以雌性為中心的小群體。一個群體中蝙蝠之數常以萬計。另有兩種鼠尾蝠也常見於聖地,尾極長,幾等於頭長與身長之 和;食昆蟲,群居,石窟、岩縫、枯井、古墓、棄屋、遺宮全是其棲息之所。另一種稱凹面蝠,蟲食性,群居,常以6至20隻為一小群體。 聖地所見的蝙蝠大者如田鼠,展翼可達20吋闊;小者如小家鼠。猶太人以蝙蝠為不潔之物(利十一19;申十四18),且視為災禍的象徵(賽二20、21)。
哺乳網動物,體形肥大,大頭短尾,四肢粗短有力,小眼睛,耳也甚小。熊為蹠行動物,行走時掌部著地,如人之行走方式。巴勒斯坦所見的為敘利亞棕熊,體高約6呎,重約500磅。熊的視覺和聽覺較差,但嗅覺極靈。雜食性,主要以植物、昆蟲、魚類為食。熊性憨厚,不輕易犯人,但往往為自衛(哀三10)或保護幼熊(撒下十七8;箴十七12;何十三8)而變得兇猛可怕。熊掌的一擊足以致命,無怪大衛以能制熊而自豪(撒上十七34-37):他年幼時曾從熊口中奪回父親的羊羔,其勇力實非尋常。 聖經某些經文似說熊也無故傷人(箴二十八15;摩五19)。從以利沙的故事來看(王下二24),神也用熊作懲罰惡人的工具。聖經以獅熊相提並論(撒上十七37),足見此兩物是聖地最大的猛獸,故而常用作力量和恐怖的象徵(摩五19)。聖經時代熊在巴勒斯坦幾乎隨處可見,今則已僅存於東黎巴嫩山一帶,且為數已寥寥無幾了。
柳樹很可能是指白柳 (Solix alba),它屬於楊柳科,樹皮灰褐色、有深刻的裂縫,多生長於河邊或溪旁。枝條往往呈黃綠色,生長快速。葉互生。幼時葉表面有銀色毛,後變綠色,背面為灰色。花為雌雄異株,無花瓣,集合成細長圓柱形的柔夷花序,倒垂在樹上。雄花黃色,雌花綠色,果實綠色,成熟時裂開內有絨毛的種子。亦有人認為詩篇137篇2節所描述的是種植在敘利亞到巴勒斯坦河岸,尤其是約旦河谷的一種楊樹 (Populus euphratica) 或垂柳 (Salix babylonica)。柳樹之樹皮可提取含收斂成分之藥物,木材可供建築之用。猶太人以柳樹的枝條搭 建住棚節的棚子(利23:40)。在巴比倫時,以色列人將他們的豎琴掛在柳樹上 (詩137:2),以示停止歡樂。
屬於這一品種的幾種喬木,結有圓形有黏性的果實,果肉包著一顆可以吃的果仁。雅歌六章11節提及的「核桃」相信是指波斯或一般的胡桃。學者認為這樹原產於波斯北部,但事實上卻是野生於印度北部多處,東至中國,西及波斯全境都有生長。在所羅門時代,東方人已廣泛種植胡桃樹。所羅門的核桃園也許是距耶路撒冷6哩巨大之以倘園子的一個角落。波斯的胡桃可長至30呎或以上,樹頂像半球體。胡桃樹有濃密的樹蔭。胡桃可提煉出一種油,其品質只比橄欖油稍為遜色,這油在歐洲廣泛用來製造肥皂。後來這樹移植至英國,稱為英國胡桃。其濃密的樹蔭、芳香的葉子和美味的果實無疑是所羅門園中受歡迎的一種果樹。今天在商業上而言,胡桃大概是最重要的一種果仁。
在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中,約有22個名詞用來指多刺的灌木或雜草,和合本則多譯作「荊棘」、「蒺藜」或「刺草」。現今生長在聖地的荊棘和薊約有125種。士師記九章14、15節之寓言中的荊棘相信是指歐洲的荊棘,或沙漠荊棘。那是一種多刺的灌木,高約6至12呎,長一簇簇的葉子和紫色的小花。開花後會結紅色的小圓漿果。這品種原產於聖地,十分常見,特別是從利巴嫩至死海一帶。人常用它來作樹籬。學者普遍同意以賽亞書十章17節、五十五章13節,彌迦書七章4節和希伯來書六章8節的「蒺藜」是巴勒斯坦的茄屬植物,或「耶利哥馬鈴薯」。那是一種矮小的植物,高約1至4或5呎,樹枝粗糙而硬直。其果實是漂亮的黃色漿果,直徑約有1吋,成熟時會迸裂、噴吐的看似煙和灰,這特色使它另得一個名字,就是「所多瑪的蘋果」,因為那現象好像所多瑪和蛾摩拉被毀的情景。創世記三章17、18節,列王紀下十四章9節,歷代志下二十五章18節,何西阿書十章8節和馬太福音七章16節的「蒺藜」,以及馬太福音十三章7節和希伯來書六章8節的「荊棘」,相信是薊的一種。現今生長於聖地的薊有125種。其中最常見的有矢車菊、矮埃蕾、伊比利亞埃蕾,及紅粉薊。有些薊可高至5、6呎。薊是荒地的特色。許多薊都開美麗的花朵,但全都長滿尖刺。 許多解經家認為編成耶穌荊棘冠冕的「荊棘」(太二十七29;約十九2)是刺馬甲子。因此,這植物的英文名字也稱為“Christ-thorn”(基督荊棘),那是一種多刺的植物,通常是蔓生的矮樹,高3至9呎。其枝子柔軟,每塊葉子生長出來的地方都有兩支不規則而堅硬的尖刺,以作防衛。其嫩枝異常柔軟,因此容易繞成冠冕狀的花圈。士師記八章7節,以賽亞書七章19節、九章18節、五十五章13節和馬太福音七章16節中的荊棘可能是指敘利亞的刺馬甲子,一種灌木或小樹,高9至15呎,有時可長成高40呎的樹,枝子白色平滑,但每塊葉子底下都長著兩枝堅硬、不對稱和向後彎的尖刺。也有學者主張耶穌的荊棘冠冕是用這種樹枝繞成的,因為刺馬甲子曾否在耶路撒冷生長也頗成疑問,但敘利亞刺馬甲子則仍見於聖地。然而,敘利亞的刺馬甲子卻比刺馬甲子為高。
Sign in to your account